投资者关系

“12386”中国证监会服务热线案例(十二)港股交易有风险,承受能力需匹配

发布时间:2021-02-18 浏览次数:1277

前序

投资者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需满足适当性条件。证券公司需对投资者的信息进行核查,为符合适当性条件的投资者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

案例

客户鲍某反馈在证券公司APP上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失败,软件提示客户签署协议检查不通过,多次尝试依然不成功。因此客户认为证券公司系统有问题,导致其无法成功办理此业务,影响交易,进而投诉。

证券公司接诉后,工作人员认真核查客户投诉事项。经查,鲍某一直无法成功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的原因是风险测评分数低于80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以下称《指引》)第四条,会员应当制定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标准。根据《指引》第八条,会员应当通过评估问卷等方式,对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向个人投资者明确告知评估结果、留存评估记录。该证券公司要求办理此业务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分数达到80分及以上。

对于鲍某提出因公司系统问题,导致无法成功开通港股通交易权限的情况,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积极与客户沟通,耐心解释开通此交易权限需满足的要求,向客户说明开通失败的原因,客户表示理解。

提示

1.根据《指引》规定,证券公司应当对个人投资者是否符合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条件进行核查,对个人投资者的资产状况、知识水平、风险承受能力和诚信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2.投资者应当根据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条件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定是否参与港股通交易。

3.证券公司应当向投资者充分告知参与港股通交易的主要风险,提示其审慎参与港股通交易,并要求其签署港股通交易风险揭示书。

4.证券公司还应当通过公司网站、营业部、投资者教育专栏等渠道,向投资者全面介绍香港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市场特点和港股通相关业务规则,充分揭示港股通交易风险,并提示投资者关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发布的与港股通投资相关的市场通知、风险提示等重要信息。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力合企业会公众号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5月22日至24日,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深国资旗下公司占据重要展位,展示了多个创新转化成果。力合科创作为深国资系统综合性创新平台,携立谱智造、中科第五纪、迈特芯等AI企业亮相,展示其在AI领域布局成果。本届展会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等指导,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主办,以“智联万物・端启未来”为主题,吸引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300余家企业参展,呈现“技术+产品+场景+生态”全景。在2号馆和4号馆,记者现场看到,现场人流量较大,一些展区显得拥挤,既有众擎机器人、帕西尼感知科技、优必选、自变量机器人、摩尔线程等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知名企业,也有华为、TCL、荣耀、创维、大族激光等龙头或头部企业,更有深圳国资旗下的诸多科技公司和投资机构,比如深投控及力合科创、深圳天使母基金、投控东海、深港科创等,从企业规模、多元性来看,在以往都很少见。连华强北多家企业也组团以华强北名义“出场”。作为深国资系统综合性创新平台,力合科创携多家AI公司在2号馆亮相。立谱智造推出“AIMulti-Agent”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成为焦点,其自研“九头鸟”混合专家垂类大模型融合工业设计与生产流程,实现从概念草图到3D建模、智能核价、工艺排程的高效协同。据介绍,AI智能核价将周期从3-5天缩至30秒,准确率超95%;CAD建模使设计周期缩短70%,助力制造业智能化。中科第五纪聚焦具身智能工业制造,获力合科创早期支持。其“具身通用大脑”技术通过物理与数据知识混合驱动,解决工业场景复杂任务难题,已获汽车装配、家电组装等行业头部厂商认可。迈特芯深耕具身智能芯片研发,自主创新解决大模型端侧部署难题。研发的端侧大模型芯片支持1B至32B参数规模,采用立方脉动架构等技术,实现低功耗、高处理速度,为AI手机、穿戴设备及机器人提供实时推理算力。该项目由南方科技大学余浩教授带领顶尖人才团队开展。力合科创作为中国较早聚焦硬科技投资的机构,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涵盖人工智能赛道,通过多维度赋能,助力众多硬科技企业突破发展。此次参展项目正是其“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战略实践。未来,力合科创将加强交流合作,挖掘培育更多AI优质项目,以“耐心资本+生态赋能”双引擎推动硬科技产业化,为AI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转载自南方+,记者李荣华